在国家体育总局官网的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查询系统中,运动员等级证书的批准日期早于比赛日期(上图),比赛时间被记为“2011年28月13日”(下图)。
运动员比赛时间被记为“2011年28月13日”,等级证书的批准日期早于比赛日期,运动员等级信息时隔3年未录入,证书批准日期超过法定期限……上述错误信息,出现在国家体育总局官网的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查询系统(以下简称“查询系统”)中。
这些错误,因为一场举报而意外被发现。一名网友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举报称,浙江财经大学(原“浙江财经学院”——记者注)在“阳光高考”教育部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公示的《2013高水平运动员名单(体育专项测试合格)》有疑点。
上述名单共有拟录取考生24名,受到质疑的有7人。其中两人被指无法在国家体育总局网站查到运动员等级信息,3人被指未参加浙江省招生部门组织的体育专项技能测试,4人被指运动员等级证书存在“超出审批期限”等问题。
对此,浙江财大招生办副主任徐奇伟回应,该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严格按照招生简章等有关规定执行,“是没有问题的”。
记者调查显示,该校招生办的回应基本属实。不过,记者在核对考生信息时发现,这次举报意外牵出了高水平运动员从等级审批到招考环节的诸多疏漏。
研究体育政策的受访学者认为,规范高水平运动员的招考工作,也涉及到规范体育行政部门审批、公示运动员等级信息这个源头。
“招生简章表述有问题,但实际不存在差错”
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属于普通高校招生的特殊类型。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办法》规定,报考者的条件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且高中阶段在省级(含)以上比赛中获得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队员或个人项目前三名者;或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者,或近三年内在全国(或国际)集体项目比赛中获得前八名的主力队员。
普通高校对录取高水平运动员的分数线大大降低。上述办法还规定,本科专业对有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考生高考成绩的最低要求为生源所在省(区、市)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对少数体育专项测试成绩特别突出,确有培养前途的考生,高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区、市)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65%。获得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国际健将及武术武英级(或以上)称号之一的考生,可申请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文化课单独考试。
李封(化名)报考了浙江财大的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今年3月,他向学校寄送了报名材料,其中包括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级证书、与证书上的比赛相一致的获奖证书及秩序册等复印件。
在浙江财大招生网3月28日发布的《2013年高水平运动员初审合格考生名单公示》里,李封如愿上榜。通过该校报名初审的共有51名考生。
“后来我接到通知,让我去财大参加‘乒乓球校考专项测试’。”李封说,测试在4月上旬进行,他还携带了运动员等级证书、获奖证书等原件,在校内一间会议室办理了现场确认手续。
按照该校《2013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的规定,乒乓球考生“在省测基础上须参加学校专项测试”。而浙江省统一组织的体育专项技能测试在4月中旬才开始。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于4月22日公布了省级专项测试的结果,共356名考生成绩合格。半个月之后,该院确定了浙江省《2013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高校入选考生名单》。
据了解,进入此名单且报考高水平运动员的考生,若高考成绩达到报考院校所要求的分数线,即可迈进大学校门。这份282人的名单中,“入选学校”为“浙江财经学院”的有21人,比学校初审名单少了30人。
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随后也公布了“2013高水平运动员(体育专项测试合格)”名单。不过,在拟录取学校为“浙江财经学院”的名单中,却有24名考生而非21名。
为什么会多出3人呢?记者发现,这3名考生报考项目均为乒乓球,其中两人来自江苏,1人来自山东。他们已通过浙江财大3月的初审,但未进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5月发布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高校入选考生名单”。
作者: 卢义杰